抗戰勝利80周年/香港抗戰故事網上看 逾40史跡遍全港

圖:香港抗戰故事網上看 逾40史跡遍全港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和抗日英烈、英雄群體是抗戰歷史的重要見證,也是偉大抗戰精神的重要載體。

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抗戰遺址的保護、保育工作,並以這些遺址為歷史載體,開展豐富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超過40個香港抗戰遺址的資料,已上載到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專題網頁。多位政界人士希望,特區政府通過主導修繕管理抗戰紀念設施,構建系統性的「紅色歷史地圖」,以本地史實充實愛國主義教育,向市民說好抗戰故事。\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1941年12月8日,日軍進攻香港,抵抗僅持續18天,駐港英軍投降,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歲月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由香港民眾為主體的中華兒女組成,是在港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終堅持抵抗的抗日武裝力量。

抗戰期間,香港民眾有的投身游擊隊;有的冒生命危險為游擊隊傳遞信件、情報及物資,或借出住所供游擊隊使用;有的為保護游擊隊犧牲了生命……他們與祖國人民同仇敵愾,譜寫了感天動地的時代壯歌。遍布港九新界的抗戰遺跡,見證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共同勾勒更豐富香港抗戰圖景

目前,國家已公布四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294處,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1128名。其中,香港的烏蛟騰、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先後被列入第二批、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劉春祥等12名龍鼓洲戰鬥犧牲英烈被列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

為緬懷和紀念犧牲的革命先烈,香港社會各界分別於1951年、1989年和2023年修建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和劉春祥抗日英雄群體紀念碑。在香港特區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愈來愈多的抗戰遺跡被發現、被保護,共同勾勒出更加豐富立體的香港抗戰圖景。

藉抗戰勝利80周年這個重要時刻,特區政府在多個抗戰遺址進行修繕、優化工作,並以這些遺址為歷史載體,開展豐富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超過40個抗戰遺址的資料已上載至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而設的專題網頁,鼓勵市民到訪這些抗戰遺址,讓愛國精神繼續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整合歷史資源 推動文化傳承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特區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李慧琼表示,隨着政府就本港各處抗戰遺址進行修繕,期待未來有一個完整的地圖,便利市民到不同位置學習先烈的精神。她希望政府用好本地的史實充實愛國主義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陳勇呼籲由特區政府主導修繕管理抗戰紀念設施,增加配套設備,構建系統性的「紅色歷史地圖」,讓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年群體,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

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倡議,在西貢、沙頭角和大嶼山設立抗戰文物徑,串連區內抗戰遺址和村落,整合歷史資源打造具文化與愛國教育意義的紅色旅遊路線,同時在北部都會區興建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及抗戰博覽館,全方位說好抗戰故事。

來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