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蚨祥與第一面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宣告成立。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面見證國家誕生的國旗,是由一家創建於山東章丘的百年老字號綢布店供料制作的。今天讓我們一起掀開歷史的面紗,去探尋當年那面在開國大典上被全世界矚目的國旗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充滿傳奇色彩的——瑞蚨祥。
“瑞蚨祥”的由來及歷史
“瑞蚨祥”三個字,據說是引用了“青蚨還錢”的典故。青蚨是傳說中的一種神蟲,一母一子,孩子出門時,母親將血抹在孩子身上,這樣不管它飛到哪裏都能飛回家。青蚨又代表古代的銅錢。取名“瑞蚨祥”,就是借“祥瑞”的吉祥意味,加上能帶回金錢的青蚨,可以生意興隆,財源滾滾。而提起“瑞蚨祥”,人們也自然要想到“祥”字號的創辦者———山東章丘舊軍的孟氏家族。據史料記載,章丘孟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從河北棗強遷來。最初為平民小戶,自明代中葉開始販賣土布,到清乾隆年間,有了較大發展,於是就進城設店鋪,由行商變為坐賈,開創了“祥”字號。從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1928年濟南“五三慘案”,是“祥”字號的鼎盛時期。在北京、上海、福建等9省,廣州、濟南、哈爾濱等15個市連鎖經營包括50家綢布莊、20家茶葉店、10家錢莊銀號當鋪在內的103家店鋪。到1949年,已進入衰落期的“祥”字號依然還有商鋪近百家。
“祥”字號的影響有多大,從下面兩個事例可略見一斑。清末,北京、天津一帶有“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恒”之說。其中就有以“瑞蚨祥”為代表的“八大祥”。意思是人只要具備上述四項,就是有錢有勢的社會名流。而美國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公司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生前曾說:“我創立沃爾瑪的最初靈感,來自中國一家古老的商號。它的名字來源於一種可以帶來金錢的昆蟲。我想,它大約是世界上最早的連鎖經營企業。它做得很好,好極了。”
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布料來自“瑞蚨祥”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當天的最後一個議程是討論審查委員會提出的《國旗、國都、紀年、國歌決議草案》。大會通過了將五星紅旗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決議。國旗方案通過後,考慮到國旗設計者曾聯松所寫的制旗方法很復雜,周恩來要求梁思成、胡喬木和彭光涵立即改寫制旗說明,以方便制作標準國旗。經研究討論,梁思成首先按原說明在坐標紙上畫出旗的長高比例和五顆五角星的位置,改寫後的說明由胡喬木定稿,由彭光涵抄好後送周恩來審批。長高比例和制作標準確定後,國旗的制作被提上了議事日程,而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布料來自北京“瑞蚨祥”綢布店。
據了解,根據國旗桿的高度,國旗的尺寸定為長5米、寬3.3米。國旗制作負責人宋樹信先找到了做旗桿套用的白布,但跑了北平很多布店,卻沒找到顏色和尺寸都適合做旗面用的紅布料及做五星用的黃緞子。在朋友的介紹下,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趕到位於前門外的“瑞蚨祥”綢布店,向幾位老職工說明來意,請他們幫忙。“瑞蚨祥”的職工一聽事關重大,便一起動手去倉庫翻找庫存。經過一番翻箱倒櫃,大家終於找到了幾塊紅綢和一卷3米多長的黃緞子。宋樹信看後,卻發現幾塊紅綢都不夠長。“瑞蚨祥”綢布店便又專門請來工藝精湛的技術人員,幫助他們連夜把紅綢布料連接起來。
隨後,宋樹信抱上紅綢布和黃緞子直奔西單的一家縫紉社。當他把布交給縫紉社時,才又發現黃緞子只有一尺多寬,做最大的五角星也不夠。後來,經上級領導同意,縫紉社的同誌在大五角星的一個角接了一個尖。縫制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重任,落到了縫紉社女工趙文瑞身上。她按照政協會議公布的國旗說明,用黃緞子剪出兩顆大五角星,八顆小五角星。精確地貼在紅綢的正反兩面,五角對整齊,一針一線地仔細縫制。
9月30日下午,由北京“瑞蚨祥”綢布店提供布料、趙文瑞縫制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送到了懷仁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送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