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濤:以中為根,以西為枝

   
張守濤,又名首濤,雅寶堂主人。1945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黃縣後移居河北唐山。早年師從山水畫大師胡佩衡先生,就學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現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書畫院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榮譽理事、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是我國的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教育家。作品多能,尤以山水見長。代表作《漓江山水》在1994年日本書畫院第55回紀念展獲頭等獎;《擡頭見喜》在1997年國際水墨大展獲金獎;《漓江秀色》在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和平與和諧藝術展作品獲金獎。2012年,張守濤成為昭泰文化簽約藝術家,同時加入中華藝術家雲版權聯盟。
張守濤作畫,強調“有感而發”。有感而發,不是說等到靈感突發時才作畫,而是說每幅作品都要融入自己的真性情,所謂國畫之魂在於“有我”。中國藝術之“萬象為客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張守濤領會並引以為自己創作的準則。“有感而發”還有一層意思,即畫家在作每一幅畫時,所蘊含的感覺是不同的。他有一幅畫賣得很好,畫廊老板讓他再畫一幅,守濤不肯。因為他那是憑借當時的感情畫出來的,如今時過境遷,再沒有當時的感受了,勉強制作,只能是平庸的堆砌。出再多錢他也不畫,畫廊老板費盡了口舌,最終未能如願。守濤的“士子風骨”可見一斑。

張守濤作畫,反對時下流行的“中西結合說”。他始終認為,雖然東西方藝術精神存在著諸多的契合點,但中國畫與西方蘊含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畫是洞察人內心的一面鏡子,西畫則是觀察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因此,身為中國畫家,應以中為“根”,以西為“枝”;可以適當借鑒一些西洋畫的優點來補充,但不能因大量運用而喪失原本的民族個性,成為中不中、西不西的“四不像”。

中國畫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珍藏並傳承著過去,敞開胸懷面向未來。我們需要有張守濤這樣的探寶者和拾穗人,一步一步紮紮實實的走下去。
【中國文化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