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妳過江》:壹曲小人物的英雄史詩

“我多想萬裏長江碧空凈,我多想兩岸歡笑見民心。我多想船槳裏劃出搖籃曲,我多想炊煙裏飄出天倫情……”近日,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首次傳出古腔鹽韻、悠揚淮調。1400余名大學師生、戲曲愛好者觀看了此場由鹽城市淮劇團打造的大型現代淮劇《送妳過江》,現場掌聲陣陣、喝彩不斷。

歌唱祖國、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我們以淮劇致敬革命歷史,用經典的藝術形式喚起紅色記憶,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鹽城市淮劇團張正余團長介紹。

作為“紅色題材的重大收獲”,現代淮劇《送妳過江》的故事通過壹條船、壹條江、壹場戰役,講述了渡江戰役期間蘆荻港女村長江常秀和渡江部隊教導員郭逸夫的命運跌宕,演繹了壹出壯烈而溫馨的英雄史詩。

值得壹提的是,該劇的創作靈感來自南京渡江戰役紀念館裏的壹幅照片:在占據照片大半畫面的壹條船上,清壹色的小夥子荷槍實彈,船艄上卻挺立著壹個女性的背影。她專註地眺望著大江對岸,壹手握著把,壹手扯著繩,勾出壹彎柔美的弧,又好似拉滿的弓。

“在渡江戰役這個背景下,把壹個江邊女性的人生經歷、命運浮沈、情感抉擇有機地植入到‘堅定的革命信仰與常人的俗情世理之間的沖突’之中,這個戲就有意思、有意味了。”《送妳過江》編劇陳明告訴記者,照片的主人公顏紅英老人雖已去世多年,但她的背影卻定格在了永恒的歷史中,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在觀眾席的前排,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陳為蓬不時拿出相機,記錄舞臺上的精彩瞬間。陳為蓬是壹名戲曲研究者,他認為《送妳過江》最動人的情節就是女主角江常秀與壯烈犧牲的郭指導員的“靈魂對唱”。陳為蓬解釋:“這部分采用了淮劇清唱的形式,此時現場的樂團停止伴奏,展露了淮劇唱腔的本色。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營造了壹種悲愴的氛圍,讓觀眾產生了極大共鳴。”

“我以前看的戲劇都是古裝劇目,例如越劇的《追魚》、京劇的《定軍山》和淮劇的《秦香蓮》等。但今天這部戲的故事背景卻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渡江戰役,讓我第壹次領略到了現代戲的藝術魅力,它的故事情節更為緊湊,特別是拉近了傳統戲劇與年輕觀眾之間的距離。”作為壹名戲曲愛好者,中國農業大學大三學生李泓博專程趕到清華大學觀看演出。

在臺上,不少戲迷發現了“第2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書龍的身影。此次退休之後重返舞臺,王書龍飾演的是劇中民運科科長王進壹角。作為戲劇界的“大腕”,王書龍面對采訪時十分謙虛:“十多年前我演主角的時候,許多老壹輩藝術家仍在發光發熱,飾演配角。今天,年輕的演員們成長起來了,我也甘願做綠葉,把我熱愛的戲劇事業延續下去。”

當故事進入尾聲,英雄們在戰役中壯烈犧牲,識字本《為人民服務》被鮮血染紅時,不少觀眾都流下了眼淚。“識字本這壹貫穿全劇的重要道具,不僅是江常秀和郭逸夫愛情的信物,更是農村婦女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理論基礎,是人生的燈塔。這個識字本讓她投身革命,送親人過大江,也昭示著人民為什麽選擇中國共產黨。”陳明告訴記者。

這場演出也吸引了許多從事科學研究的清華師生。“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是紅軍戰士們迎難克險、跨越長江天塹的不竭動力,這種高尚的追求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尤為重要。我們正在努力攻關微尺度下輻射能量輸運與轉換這壹‘天塹’,希望能夠實現太陽能的寬光譜利用,為祖國的清潔能源事業貢獻出壹份力量,讓祖國的工業發展走到世界前沿。”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博士付琳說。

來源:光明日報